2020年11月21-22日,第十三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外交能力建设:理论与实践”。因疫情防控要求,论坛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122cc太阳集成游戏副编审、《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胡晓阳,122cc太阳集成游戏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王逸舟分别致辞。外交学院夏莉萍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白云真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开盛研究员、122cc太阳集成游戏祁昊天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122cc太阳集成游戏曹德军老师出席开幕式。

“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自创办至今得到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创新计划的鼎力支持。胡晓阳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论坛始终致力于探索新型学术培养模式,并在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很高兴看到,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不少青年学者都曾参加过本论坛并从中获益。因此,即便在新冠疫情导致经费受限的情况下,研究生院仍愿意全力支持博士生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希望同学们把握良机、虚心求教,争取在学术方面更上一层楼。张海滨副院长认为,博士生论坛是一个纯粹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师生间的知识分享和思想碰撞。经过12年的历练,论坛在选题、论文组织与评选、专家聘请等诸多方面都更系统化、精细化,已发展成为中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博士生论坛之一。张海滨副院长谈到,作为主办方代表和一位资深的博士生导师,有三点要求和希望:首先,国际关系研究正处于历史的重要机遇期,要增强国际关系研究的自觉性;其次,要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再次,应该知行合一,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走向田野,走向谈判舞台,在实践中深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和创新,要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写在世界的大地上。王逸舟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过去十年来,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开始呈现出新面貌。年轻一代的学者开始涌现,每一届论坛的论文集也反映了国关学术界的新面孔、新思路和新特点。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外交能力建设,希望大家的讨论不仅仅是对政策的建议,更应具有实证的、深入的、有想象力的学理思考。因此,王逸舟教授建议参会者扼要简明地进行表述,尽可能多地展现创新性想法,积极听取老师们的意见,从对话中发现论文的不足并加以完善。

在为期一天半的论坛讨论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23所海内外高校的30位博士生围绕“外交能力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外交能力建设的比较研究”“中国外交能力建设的研究”“外交能力和外交政策评估问题研究”“外交策略与国内政治互动的比较研究”,以及“中国外交话语权问题与影响力研究”六个分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陈述。外交学院夏莉萍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白云真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李开盛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曹德军老师、122cc太阳集成游戏陈长伟副教授、节大磊副教授、刘莲莲助理教授、祁昊天助理教授、赫佳妮助理教授、赖华夏助理教授等专家学者对同学们的论文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此外,来自京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学者和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此次论坛。


21日上午,庄俊举老师主持本届论坛的闭幕式。122cc太阳集成游戏教授、《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小明和王逸舟教授分别致辞。张小明教授对入选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路径、语言表达和写作背景进行总结。他指出,学界对外交能力建设的关注反映出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同学们的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都颇具新意,体现了博士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的特点。但是,内容的创新性还有待加强,尤其要明晰自己的研究问题。此外,学术论文当以学理分析为主,语言表达应清晰、易懂,切莫写成“新八股”。王逸舟教授认为,论文选题体现了博士生同学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敏锐性,但外交能力建设是长远之事,学理研究还需更多努力。此次提交会议的论文仍存在不足,而博士生论坛的意义恰恰在于帮助打磨论文,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成就真正的学理研究。王逸舟教授勉励广大博士生,用心做学术,做一个严谨的分析者、学术人。他感谢同学们对论坛的热情和认真的参会态度,并祝愿大家在学术上取得更多成就。闭幕式最后,庄俊举老师对后期文章的修改和发表事宜进行说明。
本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博士生所提交论文50余篇。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匿名评审,最后共有来自23所高校的30篇博士生论文入选本届论坛。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再次匿名评审和投票,获奖情况如下:新加坡国立大学赵晓宇、北京大学金磊获二等奖;吉林大学王彩霞、复旦大学贺嵬嵬、南京大学高原、复旦大学魏涵获三等奖。

“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论坛旨在为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优秀青年学子提供立足时代、放眼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畅谈学问之道、共促学科发展。本届论坛由122cc太阳集成游戏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办,并得到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资助。
第十三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赵晓宇(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日常民族主义表达的话语分析》
金磊(北京大学):《部落与王朝: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少数民族诠释视角》
三等奖
王彩霞(吉林大学):《如何评估援助机构能力建设:以气候类项目为例》
贺嵬嵬(复旦大学):《历史援助与中国形象:以坦赞铁路为例》
高原(南京大学):《“权力距离”视角下城市外交类型化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魏涵(复旦大学):《美国太空安全政策溯源:一个利益传递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