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联合举办的“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怀西先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厉无畏先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等出席会议。我院张海滨教授应邀在“华沙会议后的气候谈判与国际气候合作”分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张海滨教授在主旨演讲中强调,华沙会议后国际气候谈判的形势不容乐观。国际社会要达成一项气候协议并不难,但要按时达成一项能实现2℃温升目标的国际气候协议难度很大。最大的困难在于全球领导力的缺失。当前,欧盟力不从心,美国和中国都无意担当领导。全球领导力的缺失正在导致发达国家加紧推卸其主要的责任,而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并不打算承接这些责任。因此,“排放差距”的背后实质上是“责任差距”。展望未来,除非以下三个条件得以满足,否则前景堪忧:第一,今后一个时期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大国造成严重损失,从而大大提升其国内气候共识,强化减排行动;第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减排成本大幅降低;第三,西方发达国家发挥强有力的低碳发展的示范效应。对中国而言,下一阶段的谈判应做好三大准备:第一,如果2℃温升目标的国际气候协议谈不成怎么办?第二,如果美国不参加“新协议”怎么办?第三,如果“新协议”2015年底未能如期达成怎么办?张海滨教授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好评。
华沙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华沙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气候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国家发改委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国际部负责人张晓华也一道发表了主旨演讲。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李高主持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