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香港中华能源基金会邀请,贾庆国院长4月20日赴联合国参加“讲述中国故事(四):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十三/五规划和在世界上的作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上午面对公众的会上,贾庆国就中国对外政策发表演讲。他指出,十三五规划为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和宏伟的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需要集中精力从事国内发展和改革,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内改革和发展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为此,中国政府很可能会从下列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统筹协调内外政策,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complement each other rather than contradict each other);(2)建构与大国的新型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3)营造亲、诚、惠、容( amity, sincerity, mutual benefit and inclusiveness)的周边关系;(4)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 “带” “路”国家的经贸关系;(5)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以及(6)积极参与区域与全球治理,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气候问题、发展问题、跨国犯罪问题、反腐败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等。
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贾庆国指出,中国也将会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何加强对外政策统筹协调?如何扭转中美关系目前矛盾较多的趋势?如何理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如何平衡南海问题上维权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两方面的需要?如何在地区和全球治理问题上发挥作用? 以及如何在自身身份和利益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妥善处理对外关系?
贾庆国认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认识到转型时期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双重性和矛盾性;(2)兼顾两个方面的利益、谨慎处理对外关系和相关热点问题:特别是和美国的关系和南海问题;(3)更好发挥国家安全委员会政策统筹协调作用;(4)加强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以及(5)加强国际合作。
在中午由联合国负责经济发展事务的助理秘书长Lenni Montiel主持的演讲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和中华能源基金会秘书长何志平分别致辞,然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特别顾问Jeffry Sach、联合国观察员David O’Connor和佩斯大学教授Nicholas Robinson做了演讲。贾庆国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对上述演讲进行了点评。

出席午餐会的还有近百名联合国总部各级官员和工作人员。
相关链接:北京大学新闻网